2020年已经过去,回顾一整年的粮食行情很是利好,整体迎来了上涨,特别是玉米涨幅比较大,从0.95元涨到了1.45-1.5元/斤。为了能调控粮价,官方也加大了进口力度,然而尽管进口量突破新高,实际上粮价还是不可避免地上涨。
特别是2021年迎来了开门红,三大主粮再次迎来了大幅度反弹上涨,眼看着春节来临,米面等成本都在提高,不少养殖户、消费者抱怨购粮成本高,生活负担重。为此,官方也加大了粮价调控,近期小麦玉米豆粕通通降价,然而稻谷行情却很是迅猛,那么2月行情会如何波动呢?一起来看看。
一、玉米上涨“歇火”
在2020年年初,玉米报价也不过才1900-2000元/吨,这还是山东地区的高价,然而,如今山东的玉米报价已涨至2900-3000元/吨。以往东北报价比山东少400元/吨,河南报价低上山东200元/吨,然而如今东北普遍涨到了2800元/吨,河南更是涨至2900元/吨。
其实为了能调控玉米行情,去年官方投放了6000万吨临储玉米,结果基本被拍空,临储库存清空后,想要再调控玉米难度也在持续加大。随后,官方也加大了玉米的进口,众所周知我国的玉米配额是720万吨,多年来一直没有超过配额,然而2020年全年的进口高达1130万吨,相比19年增长了135.7%,同时也是第一次用光720万吨配额的一年。
除了玉米进口量多,替代物的进口量也非常多,高粱全年进口了481万吨,同比大涨478.6%,大麦进口了808万吨,同比大涨了36.3%,然而进口这么多的替代品以及玉米,本土玉米行情依旧居高不下,元旦过后更是迎来了猛涨。
然而,近期山东玉米下跌的范围和幅度多了起来,寿光晨鸣跌了20元,报价为2940元/吨,惠民春晖跌了30元,报价为3000元/吨,信德大宗跌了10元,报价为3050元/吨。
尽管玉米有所下跌,不过跌幅并不是太大,主要是临近春节企业的备货力度大,再加上东北玉米受运输限制很难外运,因此山东玉米应该会保持稳中有跌,不会大幅度下滑。再者说,目前东北玉米已稳定多日,也支撑山东行情,不至于其猛跌。
然而,近期卖粮的农民和贸易商多了起来,这也是企业降价的底气。预计随着春节前企业的备货完成,玉米必然要走下坡路,再加上临储小麦成交率大涨,饲企对玉米的需求减少,也不利于玉米行情的稳定。预计春节过后,玉米将迎来2个月的低迷期,山东价格可能会降到1.4元左右,下一次上涨还要等4月下旬到5月上旬。
二、小麦加快大跌
小麦作为口粮之一,其生产的面粉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然而近期不少人发现,大袋面粉价格上涨很猛,一袋面粉涨了10元左右,这也让大家购买面粉的负担加大,很多人不知该如何是好。
其实小麦从2020年4月份就已上涨了,当时不少人都去超市里购买面粉,部分超市甚至被买空,面企的开工率也在加大,带动了小麦价格的上涨,麦价从1.15元涨到了1.25元/斤。为了能调控麦价,官方加大了调控,比如说每周投放400万吨临储小麦。
然而6月份小麦采割后,新小麦继续上涨,丝毫没有降价的可能,1.12元的最低保护价根本就没触发。此次上涨一直涨到了8月份,之后行情持续低迷。到了10月份时有过一次反弹,但11-12月份继续下跌,山东报价普遍在1.23-1.25元每斤。其实麦价之所以降温,和进口量加大也有关系,2020年进口了838万吨,比19年高出了140.2%。
然而元旦过后,各大产区的小麦陆续突破1.3元,不少人趁机卖粮,毕竟这也算达到年内的最高点了。此次上涨主要是受玉米价格猛涨的影响,就连临储拍卖的成交率都高达99%。
不过22日官方发布了临储拍卖细则,提高拍卖门槛,同时打击炒粮行为,此政策一发小麦价格随之下跌。截止23日,金沙河跌了2分,报价为1.285元/斤;大名五得利跌了1.7分,报价为1.285元/斤。
伴随着临储投放量的增加,预计接下来小麦还会继续下跌,预计跌到1.25元左右就会稳定下来。作为口粮之一,小麦不会大跌也不会大涨,去年一整年稳定在1.25元左右,预计2月份依旧是这个价位。
三、水稻还在大涨
2020年的水稻行情总体稳定,从新稻上市后就比19年涨了1-2毛一斤,其中中晚籼稻报价在1.35-1.45元,东北粳稻在1.3-1.4元,江苏粳稻在1.45-1.48元。不过从11月下旬开始,稻谷价格就稳中走跌,不过除了黑龙江地区,其他区域跌幅不是太大。
然而,从元旦过后,江苏粳稻就迎来了持续上涨,从1.45元涨到了1.55-1.57元一斤,如果是南粳系列的稻谷,价格从1.6元涨至1.75-1.78元,局部区域突破了1.8元每斤。至于为何涨幅这么猛,还因大米价格大涨,开机率增加,企业也在紧张收购。而东北地区受交通运输难,低价粮源无法运到南方,结果使得江苏粳稻持续大涨中。
目前的稻谷价格依旧利好,例如佳木斯圆粒稻谷报价2700元/吨,周比涨了60元/吨;合肥报价2910元/吨,周比大涨20元/吨。
从近日的临储拍卖来看,投放了160万吨稻谷,成交量为76.75万吨,成交率为48.24%,最低价为2370元/吨,最高价为2590.52元/吨,均价为2590.52元/吨。拍卖需求有所增加,可见市场对稻谷需求比较大。
不过现如今江苏稻谷已涨至高位,接下来很难有上涨的基础,籼稻价格触顶,因此接下来稻谷价格不会再继续大涨,毕竟我国的库存高达1.2亿吨。相比其他2大主粮大量进口,反而稻谷却出口了270万吨,也就是说我国不缺稻谷。因此接下来稻谷将回归往常水平,预计籼稻在1.35-1.45元左右。
接下来,官方还会加大对粮食行情的控制,避免出现恶意炒作的行为,毕竟口粮关乎百姓的饮食问题,一定不能马虎,那些没卖粮的老农,还是趁着年前的黄金期抓紧卖粮。
四、需求有限且供应仍有变数,2021豆粕过分看涨有风险
1月27日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再度反弹
天津九三43蛋白:现货停报。
天津邦基43蛋白:2月分销报价为3880元/吨,涨20元/吨。
天津达孚43蛋白:2月分销报价为3860元/吨,涨20元/吨。
黄骅嘉好43蛋白:2月分销报价为3840元/吨。
金海粮油43蛋白:分销报价为4080元/吨。
唐山中储43蛋白:2月分销报价为3930元/吨,涨30元/吨。
芜湖益海43蛋白:4020元/吨。
西安邦淇43蛋白:4120元/吨,涨90元/吨。
兴平益海43蛋白:4150元/吨,涨150元/吨。
周口益海43蛋白:4110元/吨,涨150元/吨。
南通嘉吉43蛋白:2月10日前分销报价为3760元/吨。
东海粮油43蛋白:2月10日前分销报价为3760元/吨,跌30元/吨。
泰州益海43蛋白:2月10日前分销报价为3800元/吨。
日照中纺43蛋白:2月10日前分销报价为3780元/吨。
北海渤海43蛋白:3650元/吨,持平。
富之源43蛋白:3910元/吨,涨150元/吨;4-5月基差M2105+30。
南天油粕43蛋白:3910元/吨,涨150元/吨。
湛江渤海43蛋白:3650元/吨,持平。
全球大豆库存紧缩、美豆出口持续旺盛、南美天气干旱导致大豆产量减少等等担忧,刺激到1月以来国际大豆期价暴涨,国内豆粕现货在成本烘托下同样涨出了惊人的“成绩”。然而在面对目前的高价以及年前备货逐步结束后,市场更为关注的是2021年的国际大豆及国内豆粕现货走势。往往市场有一种惯性思维,看涨就越看涨,看跌就越看跌;但我们需要理性面对,理清思路,尽可能正确的把握未来市场走向。
首先,业内预估2021/22年度中国大豆进口可能超过1.1亿吨外媒1月25日消息:标普全球普氏分析公司称,2021/22年度(10月到次年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可能超过1.1亿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因为生猪存栏的恢复速度超过预期。2020/21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也可能超过美国农业部预测的1亿吨。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公历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1.0033亿吨,同比增长一千多万吨。
根据2021年1月份美农数据显示,20/2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估为3.61亿吨,比19/20年度的3.37亿吨增加2558万吨,与18/19年度创纪录的3.61亿吨持平。但,由于需求增幅大于供应,20/21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8431万吨,比19/20年度的9546万吨下降1115万吨;较18/19年度比更是下调了2849万吨,降幅可谓之大。尽管2020/21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庞大,但因需求大于供应,因此供应紧张趋势明显。
需要提示的是,2020年公里年度国内虽然进口大豆上1亿吨,但结合上年库存以及国产和其他需求,国内大豆结转库存预计在3000万吨,甚至更略多,明显大于往年;并且如果真的2021/22年进口更是达到1.1亿吨的话,那么国内大豆供应则更加充裕。因此,就算是全球大豆库存紧缺,但国内供应基本不会出现特别特别紧张。虽然1月中部分时间暴涨,这与外盘天气、出口、库存、新冠疫情复发引发国内年前集中备货、运输受阻等等因素有关。
其次,巴西南马托格罗索州天气改善,提振大豆单产潜力 此前担忧的产量问题或根本不复存在外媒1月25日消息:南美农业专家迈克,科尔多涅博士称,在生长季节初期,巴西南部地区的农户非常担心干旱天气将耽搁大豆播种,造成单产低于预期。虽然播种进度确实出现耽搁,但是随后天气改善,因此农户们目前预期大豆单产良好。
在南马托格罗索州南部的Maracaju地区,干旱天气造成大豆播种工作至少推迟了一个月。农户在10月15日左右开始种植大豆,11月份完成播种。即使播种耽搁,当地农户仍然设法在播种窗口期完成大部分大豆的播种工作。11月份当地天气状况缓慢改善,12月下半月开始好转。1月份迄今为止,Maracaju地区已经出现超过300毫米的降水(约合12英寸),超过了月度平均水平。因此,Maracaju地区农村联合会主席估计大约95%的大豆作物状况良好,大豆单产可能接近每公顷70袋(约合每英亩62.5蒲式耳),比上年同期的每公顷64袋(57.2蒲式耳/英亩)高出6袋(约5.3蒲式耳)。
新冠疫情对大豆生产、出口运输的影响
在过去时间里看,新冠疫情对大豆生产和出口未造成不利,相反因疫情更多人投入到农业,增加大豆种植。但疫情何时得到控制,不得而知,对大豆生产是否会有不利,需要密切关注;而出口方面,因国际大豆库存紧缩,是否会因此出口国紧缩出口政策,需要关注。
拜登总统对华贸易态度
拜登当选总统能否改善中美贸易环境,对国际大豆市场影响深刻。在1月21日其提出维持此前特朗普政府中美贸易态度,后期能否改变,需要关注。
预计2021年生猪养殖继续上量 禽蛋发展受限 豆粕总体需求增量2021年,生猪养殖继续上量、蛋禽、肉禽因2020年上量明显,因饲料原料成本不断上涨,养殖利润欠佳,甚至部分时间亏损,因此2021年家禽养殖发展受限,但总体养殖量依旧可观。豆粕需求,因总体养殖总体上量,豆粕需求也因而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最后,鉴于全球大豆库存紧缩、出口强劲、拉尼娜气候、新冠疫情等等影响,我们预计全年美豆期价在1050-1250美分区间活动的几率更高,除非南美天气有更加重大的利空出现。那么国内进口大豆成本高于同期,豆粕现货在成本提升下,还有一定上涨空间。但我们认为,虽然国际大豆库存下调,但巴西大豆还有丰产可能,具体进一步关注天气情况,并且国内有一定储备以及预计2021/22年国内进口大豆数量更是达到1.1亿吨之多,加之生猪和家禽养殖量此消彼长的关联关系,豆粕现货有上涨、但缺乏大涨、暴涨基础。本网初步预计,2021年国内豆粕价格大部分走势成U型。1-5月由高走低,5-6月份到达低点, 6-10月走高,10-12月份略有走低。全年主流区间在2950-3450元/吨运行,年度均价预估在3050-3150元/吨左右,较上年度均价上涨100-200元/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