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2月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1月价格指数和谷物供求简报。报告显示,对2020年全球谷物产量的预报有所上调,小麦和大米产量将达创纪录水平,而南半球玉米则预计减产,不过仍高于常年平均水平。粗粮库存量预计将大幅减少,主要因FAO对中国玉米供需重新做出估算,大幅上调了饲用消费量,导致库存较12月预测大幅下调5400万吨,至1.39亿吨的水平。而小麦库存将创纪录,大米库存仍充足。因中国需求的强劲,全球粮食贸易量将超过前期预测。1月粮食价格指数继续7个月上涨,玉米价格创7年新高,小麦和大米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2020年全球谷物产量最新预报为27.44亿吨,较12月预报略有上调(0.1%)。在主要谷物中,全球小麦产量预报上调480万吨,至历史最高水平7.665亿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产量均升至纪录第二高水平。 根据一月份的实地报告,中国的小麦长势良好,预计2021年的产量将保持在平均水平附近。2020年全球大米产量预报数也上调了220万吨,至5.106亿吨,同比增长1.8%,创历史新高。全球粗粮产量预报数下调了近500万吨,反映出恶劣天气条件对美国和乌克兰玉米产量的影响。南半球预计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将收割2021年的粗粮作物。在巴西,官方预测2021年玉米产量为1.023亿吨,略低于2020年的创纪录水平,但远高于五年平均水平。由于主要生产省份的降雨不足,阿根廷2021年的玉米产量比2020年的创纪录水平将有所下降,但预计仍将高于平均水平。在南非,由于价格上涨,玉米播种面积增加,而且充分的降雨也推高了单产预期,产量前景得到进一步提振。
鉴于本年度中国的玉米进口量远高于预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决定进一步分析中国玉米供需平衡状况。除了中国玉米进口的大幅增长之外,猪肉产量从非洲猪瘟(ASF)爆发的时间点迅速复苏,国内玉米价格始终维持高位(与国际价格相比),中国的饲料消费量比先前的预期大幅上调,造成库存量比早期预测显著减少。根据官方产量和贸易量预测,有必要对当期和前几期的期末库存进行修正,从2013/14市场年度开始。考虑到中国在全球玉米库存和消费中的占比,这些调整也切实地影响着粮农组织的全球消费量和库存量的估算结果。
预测2020/21年全球谷物消费量为27.61亿吨,较12月的预测上调1700万吨。根据最新修订的数据,全球谷物消费量预报数比上一季增加5200万吨(1.9%)。2020/21年度全球粗粮消费量预报为14.93亿吨,比上一季增加3700万吨(2.6%);由于饲料使用量高于预期,特别是在中国,因此本月消费量预报较12月增加1660万吨。预测2020/21年全球玉米消费量将达到11.79亿吨,比2019/20年增加2140万吨(1.8%),其中预计中国玉米饲用量将同比增长5%,达到1.9亿吨,比12月的预测增加1550万吨。粮农组织对2020/21年度小麦总消费量的预测比12月水平下调了150万吨,为7.56亿吨,但这一数字仍比2019/20年度增加了540万吨(0.7%)。 2020/21年全球大米消费量预报数为5.121亿吨,比2019/20年度增长1.8%,比上期预报数高190万吨,原因是美洲和非洲的食物摄入量以及中国饲料用量的预测有所上调。
粮农组织对全球谷物库存量的最新预报为8.02亿吨,比12月预估值减少6430万吨,同比减少1780万吨(2.2%),为五年来最低。按照最新预测,全球谷物库存量与消费量之比将从2019/20年度的29.7%下降到2020/21年度的28.3%,创七年来的新低。在本月下调了6860万吨库存量(主要是玉米,高粱和其他粗粮也有小幅下调)之后,全球粗粮库存量可能同比减少2500万吨(6.9%),至3.35亿吨。同比收缩主要是由于中国玉米库存的大规模下调所致,目前中国玉米库存量约为1.39亿吨,比12月的预测减少近5400万吨,同比低1160万吨。除中国外,粮农组织自12月以来也下调了对阿根廷、欧盟和印度的玉米库存预测,以及最重要的—美国的玉米库存预测。与粗粮相反,全球小麦库存最新预报比期初水平增加720万吨(2.6%),从12月的预测上调140万吨,至2.843亿吨,这主要是基于对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库存量增加的预期。小麦库存量的同比增长中,中国贡献了绝大部分,而中国以外的全球小麦库存量则连续第三年减少。2020/21年底全球大米库存量预报数为1.819亿吨,与期初水平持平。本月主要对中国进行了库存预测的上调,其次是孟加拉国,此外,下调了对印度和美国的结转量的预期。
粮农组织对2020/21年度全球谷物贸易量的预测自12月份以来已上调了1060万吨,至4.652亿吨,相当于比上一季创纪录的贸易量增加了2500万吨(5.7%)。预计所有主要谷物的贸易将在2020/21年增加。为了满足饲用需求的增长,中国继续大量购买玉米和大麦,将2020/21年(7月/ 6月)粗粮贸易量预测从上期预报上调了近1000万吨,目前为创纪录的2.323亿吨,同比增加了近2200万吨(10.2%)。自12月以来,中国的玉米进口量上调了1000万吨,至20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本次上调反映了近几周来主要向美国进行的大规模采购。2020/21年(7月/ 6月)全球小麦贸易量预计为1.845亿吨,与12月相比几乎没有变化,与2019/20年预计水平持平。预计2021年(1月至12月)大米的国际贸易量将增长7.9%,达4840万吨。
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1月平均为124.2点,环比大幅上升8.3点(7.1%),连续第七个月上涨。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1月份飙升了11.2%,同比上涨了42.3%,反映出全球供应日益紧张,美国的产量和库存低于预期,以及中国进行了大量采购。对南美干旱的担忧以及阿根廷暂停玉米出口登记支撑了涨势,国际玉米价格升至2013年中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其他粗粮中,受需求坚挺以及玉米、小麦和大豆价格上涨影响,大麦价格在1月也上涨了6.9%,高粱价格则保持稳定。1月份小麦价格也强势上涨6.8%,原因是玉米价格上扬和全球需求强劲,同时从2021年3月起俄罗斯小麦出口关税将翻番从而导致预期销量降低。在亚洲和非洲买家的旺盛需求以及泰国和越南供应趋紧的双重作用下,1月份的大米出口价格持续获得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