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聚焦重点 结构性货币政策酝酿新工具

2023-02-17 17:400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支持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政策工具机制,精准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同时,人民银行近期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去年以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一些新的工具也在研究酝酿中。
 
  因势创设 多种政策工具积极发力
 
  浇筑、干燥、焙烧……新春伊始,福建华夏金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内,升级改造5条的隧道窑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呈现出一派新气象。“在建行优惠贷款资金的支持下,我们正开足马力赶订单,全力冲刺‘开门红’。”企业负责人林先生表示。
 
  福建华夏金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超耐热陶瓷制品、超耐热远红外陶瓷制品,被评为福建省“专精特新”企业。“助力科技企业,我们不仅要及时提供资金支持,还要尽量帮助企业节约融资成本。”建行福建省分行普惠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邱世斌表示,根据相关政策,该公司符合人行科技创新再贷款条件,建行福建省分行辖内德化支行主动上门沟通,迅速完成了调查、审查、审批工作,及时提供1000万元优惠利率的流动资金贷款,助企解决了技术升级、扩大生产的现金流问题,一年为企业节约近40万元融资成本。
 
  从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阶段性工具,到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等长期性工具……截至2022年底,实施中和拟实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达15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大约6.4万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2年以来,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积极做好“加法”,因时因势创设多种工具,使用频率大幅增加,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建立了激励机制,把央行的资金与金融机构对特定领域和特定行业的信贷投放挂钩,发挥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独特优势,从而支持了经济薄弱环节和最需要发展的领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表示。
 
  精准滴灌 撬动作用明显
 
  多个数据表明,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杠杆撬动,包括科创、小微在内的多个领域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阶段性工具方面,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再贷款等,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相关领域贷款610.5亿元。长期性工具方面,央行营管部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余剑介绍,由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直接负责的长效工具,主要包括常态化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其重点支持科创、绿色、文化、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民营小微企业。2022年累计投放资金超1500亿元,是疫情前的3.1倍,支持市场主体近4万户。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切实降低了特定领域企业的融资成本。东方金诚高级分析师冯琳表示,以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为例,其激励措施首先体现在,银行向客户发放的相关贷款利率不得超过3.2%,而且中央财政在年底前还会有2.5%的贴息,由此,市场主体的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
 
  “随着内外环境复杂性不断增加以及宏观多重挑战不断加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愈发明显。”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助于在内外均衡之下,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和宏观多重挑战,兼顾多重目标实现,既能避免大水漫灌,又能有效提升货币调控能力。
 
  有进有退 新工具正研究推出
 
  人民银行表示,下一阶段结构性货币政策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在“聚焦重点”上,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在“合理适度”上,结构性政策工具调节并不能代替总量调节,需要根据总量情况,围绕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开展工作,既要积极支持合理融资需求,又要防止资金淤积和资金空转;在“有进有退”上,阶段性政策工具根据情况该退出的退出,该延续的延续,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政策工具。
 
  不难看出,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多个领域仍是“进”的阶段。人民银行近期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政策延续不仅保证了资金支持的稳定性、普惠性、持续性,也有利于推动设备更新改造、绿色发展等方面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另外,或有更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最近我们在研究推出另外几项结构性工具,主要重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包括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等。”
 
  “退”的方面,业内人士预计,长期来看,与疫情防控相关的部分阶段性工具或将逐步退出。“长期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定并在特定区域、特定领域有所倾斜,而阶段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则更强调短期目标的实现,这类工具需要根据特定情况进行调整。”任涛表示。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多部门联合部署食品添加剂滥用综合治理行动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孙博洋)近日,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行动。据悉,《方案》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超范围、超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

0评论2025-05-080

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加大防伪溯源技术推广应用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了解到,在第九个中国品牌日来临之际,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防伪溯源 传递信任 保护品牌 十大优秀案例。品牌知名度高、利润率高的产品,往往都是被假冒的对象,往往需要防伪、防伪溯源进行品牌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 据了解,多年来,防伪企业提供先进的

0评论2025-05-080

扩规模调结构 以旧换新有效激活消费潜力
越环保、越节能的家电补贴越高,我买的这台一级能效冰箱要4599元,可以享受最高20%的补贴,加上旧冰箱回收抵扣,最后3000多元就买到手了。北京某家电商城内,顾客温阿姨告诉记者,她用更低的价格换上了更好的冰箱,特别划算。一旧一新交替之间,不仅释放出消费潜力,也让更多质优价廉的消费品走进老百姓家中,让日常生活焕

0评论2025-05-080

金融监管总局: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民企提供“一业一策”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在发布会上表示,对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民营企业,金融监管总局把发力点放在一业一策上,立足行业产业特点,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金融服务。丛林介绍,在近年来民营

0评论2025-05-080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促进法对民企关切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在发布会上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关切,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方面,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

0评论2025-05-080

25条公募基金改革举措推动行业与投资者“同甘共苦”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黄盛)中国证监会于5月7日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从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守牢风险底线、强化监管执法、促进高质量发展等六方面提出了25条改革措施,着力督促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等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回报

0评论2025-05-080

稳增长政策发力 4月份主要金融数据有望延续改善势头
原标题:稳增长政策发力 4月份主要金融数据有望延续改善势头今年以来金融总量数据进一步好转,透出浓浓暖意。临近4月份金融数据发布窗口,《证券日报》记者邀请了多位分析人士进行前瞻。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对记者表示,总体上看,4月份主要金融数据有望延续改善势头,这也是当前稳增长政策发力,金融体系加大对

0评论2025-05-080

护航外贸发展 多项政策措施将推出
原标题:护航外贸发展 多项政策措施将推出5月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从金融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地方层面,近日,各地也密集出台新政,构筑全方位支持体系护航外贸发

0评论2025-05-080

越是艰险越向前 中国资本市场破浪前行
原标题:今日视点:越是艰险越向前 中国资本市场破浪前行在5月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和吸引力在持续提升。吴清表示: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不管面临的是轻风细雨还是狂风暴雨,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我们都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国股市稳定健康发展。在推

0评论2025-05-080

铁路“五一”假期运输圆满收官 多项运输指标创历史新高
人民网北京5月7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4月29日至5月6日铁路五一假期运输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5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其中5月1日发送旅客2311.9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8948.1万吨、同比增长4.6%,呈现客货运输两旺态势,全国

0评论2025-0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