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适度加力、精准提效:财税政策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2023-03-08 18:070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从经济目标、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角度,集中采访一批代表委员、权威专家、行业领军者,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徐徐展开,2023年财税政策进一步明晰。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多位专家学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赤字率和专项债较上一年有所提高,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力度,提振市场信心。与此同时,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等安排体现了宏观政策的可持续性,政策红利将进一步赋能经营主体、助稳宏观经济大盘。
 
赤字率专项债双增长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其中,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与此同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3.8万亿元。
 
结合3月6日公布的2023年预算报告来看,这一赤字率安排比去年2.8%的安排高出0.2个百分点,赤字规模为3.8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同时,今年新增专项债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
 
多位行业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将财政赤字率从2.8%提高到3%,有助于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将新增专项债规模提高到3.8万亿元,可以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3%的赤字率是兼顾各方面考虑后,较为合理的安排。”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今年赤字率提高至3%,传达了政府加力促进经济稳步回升的积极信号,增加市场信心。与此同时,由于今年收入预计好于去年,因此无需过度提高赤字规模,3%的赤字率体现了政府注重财政可持续性,不搞强刺激。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将赤字率在去年2.8%的基础上,适度提升0.2%的幅度,兼顾统筹了财政收支平衡以及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的总体目标,政策安排与经济发展情况紧密结合。专项债在加快实施 “十四五”重大工程,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撬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效应。因此,将新增专项债规模提高到3.8万亿元可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并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税费优惠政策持续发力 精准赋能经营主体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延续”是增强政策连续性,统筹助企纾困和优化税制结构的需要,进一步延续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政策;“优化”则是增强政策精准性,聚焦关键行业、重点领域,让税惠政策实现精准“滴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政策的持续发力将继续聚焦在‘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上。”李杰表示,总体来说,政策的延续和优化仍将在助企纾困、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稳住经济大盘上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宏观经济实现企稳向上,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还有很多经营主体尚未走出经营困境,仍然需要政策持续帮扶。”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杨燕英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在不断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继续落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政策。
 
2022年,我国减税降费超4.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国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下降2.7%;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3.8%。
 
“近两年,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数量之多、力度之大超乎企业预期,为企业经营、创新、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和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对人民网记者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指出,要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这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力“后盾”。
 
“作为第一代高铁工人,我相信有了更加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企业必将迈入高速发展新阶段。”全国人大代表、中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张雪松表示,过去五年国家推出一系列助企惠企相关政策,为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银川市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副主任、银川市金凤区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党支部书记马丽表示,5年来,大规模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缓费工作凸显了税收工作在保民生、稳增长、稳就业、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助力中小微企业疏难解困、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给经营主体带来的实惠和利好。
 
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为5%左右。
 
增长目标的实现,需要宏观政策的协同发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当前我国进入高水平国家治理的新阶段,改革是突破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政策的协同性有助于改革更有成效地推进。因此,财税政策将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社会政策形成合力,能够共同促进宏观经济实现各项目标。”李旭红说。
 
李旭红进一步阐述,财政政策等各种宏观政策协同配合时应聚焦于经济发展这一主线。财政政策的重点为加力提效,应通过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高政策效能,更好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货币政策的关键在于精准,在满足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前提下,发挥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用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协力财政政策规避滞胀等潜在风险。
 
“产业政策的关键是方向性引导,要通过清晰的产业规划及布局,集聚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形成产融结合的创新性组合,聚焦国民支柱行业发展与国之重器关键核心技术。”李旭红说,社会政策的重点则应弥补市场失灵,发挥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及稳定作用,通过财政在乡村振兴、教育、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大支出,助力社会政策目标的实现。
 
杨燕英表示,过去的一年,国家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宏观经济实现稳中求进。其中,财税政策作为最直接的政策工具,实施了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在持续为经营主体纾困、助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降本增效等方面提供了“真金白银”的实质性支持,有效增强了经营主体的信心。
 
“下一步,财税政策应当与精准发力的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协同配合,充分发挥一揽子政策的综合性效力,在持续助力经营主体纾困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关键领域,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杨燕英说。
 
“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
 
提信心、稳预期: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兼顾当前和长远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粤西小城多业态融合提质焕新
原标题:粤西小城多业态融合提质焕新在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普遍趋势下,粤西茂名的高州、信宜、化州等县级市逆势向上,实现常住人口连续3年正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3年间,信宜、高州新增城镇常住人口9.28万人。鉴江水悠悠流淌,乡愁使人驻足停留,也让人回归守护,粤西小城里的年轻面孔更多了,新生活更潮了。

0评论2025-05-110

美关税举措加剧全球石油市场动荡
原标题:美关税举措加剧全球石油市场动荡国际能源署4月份发布全球石油市场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为73万桶/日,较上月预期大幅下调了30万桶/日。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和电动汽车市场占比扩大的背景下,预计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放缓至69万桶/日。报告指出,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实施所谓对等关税导致全球贸易陷

0评论2025-05-110

货币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强度
原标题:货币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强度  为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其中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计将带动

0评论2025-05-110

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 金融“活水”润泽小微企业
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杜燕飞)为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2025年,要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效能,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保量、提质、稳价、

0评论2025-05-110

一季度规上有色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6%
  本报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刘温馨)记者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今年一季度,规上有色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10种有色金属产量为1985.1万吨,同比增长2.0%。  一季度,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1.6%,增幅比全国工业投资增幅高出9.6个百分点。其中,矿山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长38.6%

0评论2025-05-110

汽车车门把手将迎来国家标准,释放什么信号?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题:汽车车门把手将迎来国家标准,释放什么信号?  新华社记者唐诗凝  5月8日至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拟对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作出规定,此举引发社会关注。  随着汽车电

0评论2025-05-110

4月CPI环比由降转涨
部分领域价格呈现积极变化  本报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刘志强)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1%,同比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核心CPI环比由平转涨,上涨0.2%,同比上涨0.5%,涨幅保持稳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

0评论2025-05-110

从入境消费到离境退税 金融机构跨境服务便利化再升级
赏美景、尝美食、品人文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从服务入境消费到助力离境退税,国内外消费者支付越发便利化。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34.39亿笔、金额7.64万亿元,较去年五一假期分别增长20.49%、3.21%。其中,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笔数、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4.86%、128.04%

0评论2025-05-090

智能场景加速落地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
清晨六点,位于长沙的一座智能工厂悄然苏醒。自动化仓储系统开始调拨原材料,机器人有序穿梭在车间之间,装配线边的操作屏实时显示实际生产需求。另一端,算法驱动的排产系统正在根据设备状态与订单紧急程度,动态生成当日最优生产路径。这并非未来工厂的幻想,而是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在进行的实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0评论2025-05-090

展示前沿创新成果 引领未来产业风向
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开幕原标题:展示前沿创新成果 引领未来产业风向5月8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科博会)开幕,让国家会议中心化作创新磁场。本届北京科博会以科技引领 创享未来为主题,众多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最新成果首发首展,在5万平方米展馆内呈现一幅科技与民生交相辉

0评论2025-05-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