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农业农村部答肉价、玉米、豆粕走势,四季度肉价大涨大跌可能性都不大!

2020-10-20 08:440
鸡网资讯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10月15日消息,日前,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三季度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总体充足,市场运行基本平稳,受消费恢复拉动价格总体稳中有涨。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
 
记者:今年三季度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答: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三季度我国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9.34(以2015年为100),环比涨2.24个点,同比涨7.67个点。分品种看,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波动仍在合理区间,玉米价格涨幅相对较大,近期有所趋稳;进口大豆数量明显增加,国产大豆价格高位回落;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向好,9月份猪肉价格持续小幅回落;因受自然灾害影响,蔬菜价格波动上涨,三季度28种蔬菜均价环比上涨11.7%,水产品价格小幅上涨,但总体均符合季节性规律;水果市场供给充裕,价格持续走低,三季度6种水果均价环比下降9.5%。展望后市,今年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秋粮丰收也已成定局,猪肉市场供给将持续改善,“菜篮子”生产形势良好,保持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后期各地秋粮将陆续进入集中上市期,在全年粮食丰产、库存充足的基本面下,粮食价格大涨或大跌的可能性都不大,各方面应全面理性看待市场波动行情,农户要合理安排售粮节奏、卖个好价钱,避免保管不善导致的坏粮损失,贸易商和加工企业也没有必要囤货抢购,要防范投机炒作带来的风险。
 
记者: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八月底到九月初东北地区又遭到了台风的三连击,请问这些突发事件对玉米生产和市场影响有多大?后期玉米市场走势如何?
 
答:首先说下疫情的影响。虽然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玉米市场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冲击,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玉米购销很快恢复正常,4月初的售粮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基本持平,疫情对玉米供需基本面影响总体有限,更多是在市场心理和预期层面的影响。再说一下今年玉米的生产情况。今年玉米播种面积基本稳定,长势总体较好,8月底9月初,东北产区连续遭受三次台风,部分地区玉米出现倒伏,但台风发生时多数地区的玉米生长已进入蜡熟中后期,产量已经基本形成,而且未受灾地区长势较好,预计今年玉米总产稳中有增。从玉米市场走势看,今年以来受需求增长拉动和市场炒作因素影响,玉米价格持续上涨,8月份产区和销区平均批发价分别达到每吨2270元和2444元,是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的新高,但进入9月之后,随着新玉米逐步上市,以及临储拍卖玉米的陆续出库,价格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回落态势,9月产区月平均批发价为每吨2222元,环比跌2.1%。后期随着主产区玉米上市量逐步增加,临储玉米出库,贸易商加快出售手中存粮,以及进口玉米和替代品陆续到港,玉米市场供应形势将逐渐转向宽松,短期内价格有望保持稳定或小幅回落。
 
记者:近期国产大豆价格由涨转跌,请问大豆价格下跌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市场形势如何?
 
答:8月份以来,国产大豆价格高位回落。据监测,9月份,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每斤2.52元,环比跌4.1%,连续两个月环比跌幅超过4%,同比涨34.3%。近期国产大豆价格出现下跌,主要原因是新季大豆丰产上市,加之国储大豆拍卖,大豆市场供需阶段性宽松。8月初湖北等长江中下游产区新季大豆陆续上市,9月下旬华北、东北大豆主产区也陆续收割上市,贸易主体观望心理逐渐增强,产区市场交易转淡。截至9月25日,2020年国储大豆拍卖累计成交118.8万吨,其中,三季度累计成交99.8万吨,占总成交量的84.0%,国产大豆市场供应明显增加。进入四季度,国产新季大豆将迎来集中上市期,由于今年大豆产量有望继续恢复,市场供应趋于宽松,价格存在继续高位回落的可能,提醒广大豆农关注市场行情变化,把握售粮节奏,注意防范市场风险。
 
记者:三季度以来猪肉市场形势如何?后期猪肉供需形势、价格走势如何?
 
答:三季度以来,随着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市场供给不断改善,猪肉价格由涨转跌,7月底以来已连续两个多月保持小幅波动下跌的走势,中秋、国庆期间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价格继续稳中有跌。据农业农村部对 200 个批发市场监测调度,2020年10月第2周(10月5日至11日)全国猪肉批发市场均价每公斤44.42 元,环比跌 2.9%,同比高 9.5%。根据当前猪肉生产和消费状况综合判断,预计四季度国内猪肉价格将震荡运行为主,波动幅度不会太大,超过去年历史高点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生猪产能持续加快恢复。据农业农村部400个监测县数据显示,截至8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19年10月份以来连续11个月环比增长,且增幅有所扩大;生猪存栏自2020年2月份以来环比明显增长,6月份以来生猪存栏环比增幅持续超过4%,7月份同比增幅自2017年以来首次转正。据前期生猪产能恢复数据推算,四季度将进入产能持续兑现期,且增幅有望逐步扩大。此外,进口及储备冻猪肉可有效补充市场供应。据海关总署统计,1-8月份猪肉进口量291万吨,同比涨133.7%,已超过2019年全年猪肉进口量。另一方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稳步恢复,猪肉需求将逐步增长到正常水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居民外出消费活动增加,餐饮行业回暖迹象明显,8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7.0%,降幅较6月份收窄25.8个百分点。四季度是猪肉传统消费旺季,消费增长与生猪供给恢复同步,供需紧张的关系将逐步趋缓,猪肉价格大涨大跌的可能性都不大。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零跑汽车:以用户为中心 发力科技普惠
聚焦2025上海车展零跑汽车:以用户为中心 发力科技普惠人民网上海4月25日电 (记者王连香、车柯蒙)零跑始终以用户为中心,致力打造科技普惠、好而不贵的产品,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出行带来的美好体验。2025上海车展期间,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曹力表示。据了解,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零跑汽车整车的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及制

0评论2025-04-250

茶园逐“绿”而行 固碳增汇又增产
福建安溪以科技创新驱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原标题:茶园逐绿而行 固碳增汇又增产眼下,正是春茶采摘时节,在福建省安溪县的年年香茶庄园,由该县建设的全省首个铁观音碳中和生态示范茶园,迎来了全县科技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学习交流活动的茶企代表们。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比平均值低16.3%,茶叶质量较试验前提高一个等级,

0评论2025-04-250

我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轨道卫星激光测距
原标题:我国首次实现地月空间轨道卫星激光测距科技日报昆明4月24日电 (记者赵汉斌)23日,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云南天文台1.2米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成功探测到我国远距离逆行轨道卫星(DRO-A)单角锥反射器的激光回波信号,测出星地距离约35万公里。这是我国

0评论2025-04-250

4月份以来美债市场剧烈波动 未来收益率难降?
原标题:4月份以来美债市场剧烈波动 未来收益率难降?4月份以来,美债市场呈现剧烈波动态势,引发市场各方高度关注。以被视作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为例,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4月1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为4.17%,4月4日跌至月内最低点4.01%后持续上涨,于4月11日攀升至4.48%,创2月21日以来新高。4月16日小幅

0评论2025-04-250

从“托底”到“托举”:金融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原标题:从托底到托举:金融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地产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密集落地,通过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购房成本等举措,释放出稳市场、防风险、建机制的清晰信号。近期,《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融

0评论2025-04-250

向“数”蝶变 传统制造业走出新路子
清晨,在江苏无锡的一家纺织车间内,车间师傅准时启动自动化生产线,纺织机器在晨光中苏醒。近1.5万平方米的自动化生产区域内,自动运输车在交错的生产线上有序穿行;纺织机滚轮飞转,抽出比发丝更细的纱线;生产进度、设备数据在中控台上滚动更新纺织车间的变化,折射出制造业发展的新脉动。近年来,数字技术深入到制造业

0评论2025-04-250

向“数”蝶变 传统制造业走出新路子
清晨,在江苏无锡的一家纺织车间内,车间师傅准时启动自动化生产线,纺织机器在晨光中苏醒。近1.5万平方米的自动化生产区域内,自动运输车在交错的生产线上有序穿行;纺织机滚轮飞转,抽出比发丝更细的纱线;生产进度、设备数据在中控台上滚动更新纺织车间的变化,折射出制造业发展的新脉动。近年来,数字技术深入到制造业

0评论2025-04-250

产业观察:人形机器人加速走进现实
人形机器人距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从走上春晚舞台扭秧歌,到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迎宾接待、写诗作画,再到马拉松赛场上奔跑竞技,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在各个舞台频频亮相走红。4月19日,全球首个人机半马比赛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21公里的赛道,吸引了20支人形机器人队伍参赛。在全网围观刷屏的同时,参赛选手们在现实场景

0评论2025-04-250

商务部:美方应彻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孙红丽)4月24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商务领域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有记者问,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表示,目前美国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关税过高,预计税率将大幅降低。当天,美国财长贝森特也表示,中美关税战将很快降温。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

0评论2025-04-250

业内聚焦数字产业发展新业态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孙阳)发展数字产业,是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围绕信息通信、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数字领域,我国已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如何利用好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势,充分挖掘数据资源

0评论2025-0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