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

2024-11-28 19:150
——“科技托举果盘子”系列报道之三
 
原标题: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
在现代水果生产链条中,除了栽培种植,水果的分选、储存与运输同样是确保其品质的关键环节。
 
随着科技进步,精准分选、长期贮藏以及保鲜运输等技术不断提升人们的水果消费体验,保证水果从“枝头”到“舌头”品质不变。物美价廉、新鲜可口的水果正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从田间地头来到家庭餐桌,惠及更多消费者。
 
精挑细选满足多样需求
 
水果被采摘后,工作人员会根据品质进行分选。这是水果生产链条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其市场定价。在科技的助力下,水果分选效率逐渐提升。
 
外观相差无几的两个柑橘,剥开后品质可能完全不同:一个已经干瘪,另一个饱满多汁。江西省一家水果分选机生产厂商的相关负责人刘俊宸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水果分拣主要靠人力目测、手捏,耗时费力还不能保证准确。如何在不剥果皮的情况下,对水果进行品质区分,成了让水果经营企业和种植户头疼的问题。水果分选机则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这一难题。刘俊宸介绍,以柑橘类水果分选机为例,它可以根据柑橘品类,采取不同的分选方案。
 
水果分选机可以在不破坏水果外形的前提下,借助高速相机、称重传感器、光谱测量仪等先进设备,给水果拍“X光片”,实现无损检测,使水果分选不再依赖人工目测和手捏。
 
在使用前,厂家首先会将水果的相关数据录入水果分选机,保证机器能准确判定水果品质。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工作人员可为水果分选机建立起多维度智能分选系统。智能分选系统能够根据水果的尺寸、色泽、表面瑕疵等外部品质信息,以及糖度、硬度、内部缺陷等内部品质信息将检测等级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智能分选系统不仅提高了分选效率,还大大提升了分选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准确、灵活的分选技术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水果品质的要求。从高档超市、网络电商再到水果批发市场,分选技术助力水果实现分级销售。
 
长期贮藏技术“锁住”新鲜
 
分选后的存储保鲜环节,是确保水果品质、延长供应周期和丰富市场选择的关键一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许多水果已实现周年贮藏供应。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所长赵晓燕介绍,以苹果为例,现代苹果贮运保鲜技术涉及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及冷链物流3个紧密衔接的环节。采摘苹果后,工作人员会迅速对其进行预冷处理。这样可以抑制果实的呼吸代谢衰老,减少营养和水分流失。预冷是果蔬贮藏保鲜的关键,也是实现冷链流通的首要环节。
 
随后,气调贮藏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苹果实现更长久的保鲜存储。不同品种的苹果对气体的敏感程度不同,气调贮藏可以在冷藏的基础上,调整贮藏空间气体成分,通过调控贮藏环境中二氧化碳、氧气和乙烯的浓度,延缓苹果新陈代谢,更好地维持其新鲜度,延长果蔬贮藏和保鲜时间。赵晓燕介绍,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推广气调贮藏技术。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气调贮藏技术不断升级,已实现气体成分和温度精准控制。
 
除了气调贮藏技术,电磁波技术也被用来助力水果保鲜。
 
杨梅是一种季节性强、保鲜期较短的水果,储存保鲜一直是杨梅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浙江省一家科技公司与浙江农林大学等多家高校合作,历时多年成功研发数字脉冲磁场锁鲜技术,让杨梅的保鲜期从原来的7天延长至1个月以上。
 
在应用该技术的一座容积600立方米的冷库内,6块发射芯片板将冷库从中间分隔成两个区域。芯片板会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改变冷库内杨梅中水分子的空间排列,将水的冰点从原来的零摄氏度降至零下5摄氏度。相关技术负责人胡凌源介绍,为了不让低温影响杨梅口感,目前大多杨梅冷库的温度在2摄氏度左右,而应用数字脉冲磁场锁鲜技术的冷库可以将温度调至零下3摄氏度至零下5摄氏度,且身处其中的杨梅不会结冰。磁场与低温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抑制杨梅的新陈代谢与微生物生长,降低酶的活性,从而延长杨梅的保鲜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在应用数字脉冲磁场锁鲜技术的冷库内保存1个月的杨梅,其甜度、硬度、水分等数据与刚采摘时的数据基本相同,果蒂依然保持新鲜状态。胡凌源介绍,目前杨梅最长的保存周期可超过40天。超长的保鲜时间显著增强了杨梅的市场竞争力。2023年,在数字脉冲磁场锁鲜技术的帮助下,杨梅从6月一直销售至8月上旬,果农收益增加,消费者也可以在更长时间内吃到这一水果。
 
“膜”法解决运输保鲜难题
 
长期以来,许多水果在运输时通常采用传统的泡沫箱加冰袋的保鲜方式。这种方式在增加成本的同时,也影响了水果在长途运输后的口感。
 
为了破解新鲜水果储运难题,山东省一家科技公司研发出核孔膜自发式气调保鲜箱,让水果保鲜运输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核孔膜是一种特殊的微孔滤膜,利用核照射和化学试剂蚀刻技术制成,每平方厘米拥有60万到100万个小微孔。这些微孔具有透气不透水的特性。水果在密闭容器中呼吸时,容器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会发生变化。而核孔膜上的锥形孔具有单向性,气体容易排出而不易进入,可减少外界环境气体对水果的影响。此外,核孔膜还能够阻隔灰尘,能保持水果外观洁净。
 
实验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放在核孔膜自发式气调保鲜箱内的果蔬或鲜活水产品,与放在普通保鲜箱的相比,保鲜期和储运期延长了3至5倍。
 
相关技术改善了水果在常温下保鲜时间短、流通半径小等问题。此外,在价格上,由于不用添冰,相关技术降低了保鲜成本和运输成本,使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新鲜的水果。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七部门联合出台十项金融举措
   近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吉林金融监管局、吉林证监局、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等7部门印发了《吉林省金融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从扩大全产业链信贷投放、丰富专属信贷产品、定制差异化信贷服务等方面制定10项举措,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强化人参产业发展金融保障,支持人参产业

0评论2025-03-250

林下生“金蛋” 产业展新翅 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探索乡村振兴“双链”模式
  在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的百亩林地里,一群披着乌黑锦缎的五黑鸡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生态故事。  实践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乡村最珍贵的资源往往藏在习以为常处。宁河区东棘坨镇党委副书记张洪雷表示,从林下养鸡到产业造血,当创新思维照进传统农业,闲置林地变成立体农场,农产品升级为文化符号,老农业区

0评论2025-03-250

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助力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乔雪峰)今年春节,刚刚实现四线贯通不到一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迎来春运首秀四线共发送旅客274.18万人次,在广东省自主运营的城际线路中旅客发送量占比超85%。数据显示,2024年,贯通后的四条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达1818.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

0评论2025-03-250

市场监管总局上线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郝帅)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3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以下简称统一平台),助力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开展信用修复,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统一平台实现了统一入口、异地修复,向经营主体提供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

0评论2025-03-250

吴仁彪:发展“低空经济”,一哄而上要不得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申佳平)低空振翅,不能只靠一股脑的猛劲儿,一哄而上要不得。近日,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低空经济发展中,必须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去年低空经济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项目建设加速落地。2025年,全国30个

0评论2025-03-250

财政部: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公布2025年1至2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全国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11%。

0评论2025-03-250

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
原标题: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科技日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张梦然)韩国首尔大学工学院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这项创新技术模仿了生物活细胞的特性,如转化、分离、融合以及捕获异物的能力。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传统基于固体的机器人在模拟活细

0评论2025-03-250

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
原标题: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科学家联合研发出一项开创性的3D打印技术,成功创建出迄今最小的人体微血管。这一进展有望为科学家提供一种全新的药物测试方法,从而终结使用动物进行药物测试的历史。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德国应用化学

0评论2024-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