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网综合消息酒店、快餐业难见“国宝”鸡
白银耳鸡产于浙江省江山市,是我国稀有的白耳系蛋肉兼用型鸡,肉质鲜美、香味独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006年8月,入选国家首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成为畜禽类“国宝”。
春节期间正是畜禽类销售的黄金期。然而笔者发现,堪称畜禽类“国宝”的白银耳鸡却只能游走在农贸城、菜市场等低端市场,在酒店、超市等消费场所却难见身影。
“酒店、超市等消费场所的原料用鸡大多是白羽肉鸡。”江山市坛石镇占塘村土鸡销售商姜庆华说,白羽肉鸡体重较大,每只重达2公斤~3公斤,适合分割和切块烹调,是酒店、超市的首选原料;另一方面,这些场所的需求量大,白羽肉鸡成长周期短,只需45天左右,加上工业化集中养殖,价格比较便宜,每斤只需7元~8元,能够批量
供应这些场所的日常所需。“相比之下,白银耳鸡属于地方品种土鸡,生长速度慢,成熟期需要90天左右,价格可达34元/公斤,在价格、产量上,白银耳鸡都不占优势。”姜庆华告诉笔者。
江山市白银耳鸡产业化协会会长毛和清分析,因为酒店、超市等消费市场难以打开局面,制约了白银耳鸡产业的发展壮大。
产量低、组织化程度低是主因
“目前坛石镇有养殖户4500户,其中养殖量超过5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只有50余户。”毛和清说,农民养殖白银耳鸡的随意性很强,很多都是看着市场行情在养殖,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另外,养殖户养殖的白银耳鸡品种较杂,影响了白银耳鸡的总体品质。
“白银耳鸡产量不高的原因还有缺少组织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养殖企业。”坛石镇农技员王培余说,目前该镇有白银耳鸡生产企业3家、合作社12家,最大的养殖场年饲养量也只有4万只左右,产蛋量在10至12吨之间,企业规模偏小,缺少长期定量供应的能力。
“除企业和合作社养殖规模小外,企业和合作社之间各自为战,信息不共享,导致收购商压级压价现象经常发生,这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姜庆华说。
“要想做大白银耳鸡产业,一定要开拓市场。”毛和清介绍,当务之急,就是要破解酒店、超市的市场需求量大与白银耳鸡的市场供给不足这一对矛盾。“要提高白银耳鸡的市场供给能力,就必须要实现规模生产。”毛和清分析,目前,像江西、福建等周边地区都实行“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公司负责提供雏鸡、饲料、药品、疫苗和技术服务等,农户从事饲养管理,只承担生产风险,公司按合同价进行收购,承担经营风险,该模式极大提高了农户们的养殖积极性和养殖量。据他分析,坛石镇有推行该养殖模式的资源、劳动力优势。该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适宜白银耳鸡养殖的林地、园地达1.6万亩。全镇劳动力人口达1.57万,有充足的养殖劳动力。
“不仅要提高白银耳鸡的产量和品质,更要打响品牌知名度。”王培余介绍,下一步,坛石镇将整合“江山”牌、“山棚”牌、“普农”牌、“江郎邨”牌等白银耳鸡的品牌名称,全力打造白银耳鸡“江山”牌这一品牌,加快白银耳鸡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七部门联合出台十项金融举措
近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吉林金融监管局、吉林证监局、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等7部门印发了《吉林省金融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从扩大全产业链信贷投放、丰富专属信贷产品、定制差异化信贷服务等方面制定10项举措,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强化人参产业发展金融保障,支持人参产业
0评论2025-03-250
林下生“金蛋” 产业展新翅 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探索乡村振兴“双链”模式
在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的百亩林地里,一群披着乌黑锦缎的五黑鸡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生态故事。 实践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乡村最珍贵的资源往往藏在习以为常处。宁河区东棘坨镇党委副书记张洪雷表示,从林下养鸡到产业造血,当创新思维照进传统农业,闲置林地变成立体农场,农产品升级为文化符号,老农业区
0评论2025-03-250
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助力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乔雪峰)今年春节,刚刚实现四线贯通不到一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迎来春运首秀四线共发送旅客274.18万人次,在广东省自主运营的城际线路中旅客发送量占比超85%。数据显示,2024年,贯通后的四条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达1818.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
0评论2025-03-250
市场监管总局上线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郝帅)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3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以下简称统一平台),助力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开展信用修复,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统一平台实现了统一入口、异地修复,向经营主体提供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
0评论2025-03-250
吴仁彪:发展“低空经济”,一哄而上要不得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申佳平)低空振翅,不能只靠一股脑的猛劲儿,一哄而上要不得。近日,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低空经济发展中,必须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去年低空经济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项目建设加速落地。2025年,全国30个
0评论2025-03-250
财政部: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公布2025年1至2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全国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11%。
0评论2025-03-250
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
原标题: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科技日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张梦然)韩国首尔大学工学院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这项创新技术模仿了生物活细胞的特性,如转化、分离、融合以及捕获异物的能力。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传统基于固体的机器人在模拟活细
0评论2025-03-250
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
原标题: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科学家联合研发出一项开创性的3D打印技术,成功创建出迄今最小的人体微血管。这一进展有望为科学家提供一种全新的药物测试方法,从而终结使用动物进行药物测试的历史。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德国应用化学
0评论2024-12-030
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
科技托举果盘子系列报道之三原标题: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在现代水果生产链条中,除了栽培种植,水果的分选、储存与运输同样是确保其品质的关键环节。随着科技进步,精准分选、长期贮藏以及保鲜运输等技术不断提升人们的水果消费体验,保证水果从枝头到舌头品质不变。物美价廉、新鲜可口的水果正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从田间地
0评论2024-1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