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和优化调整

2014-08-24 14:160
  鸡网资讯 一、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在学位结构、专业技术结构、产前、产中产后的职业研究结构等方面表现明显,但到目前为止,在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尚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农业科技人员总量减少,学位结构得到优化。1996年与1987年相比,全国地区级以上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总数由129 606人下降为112 279人,下降了13. 3700。但农业科技人员的学位得到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是:
 
  博士学位科技人员增长幅度较大。1996年和1987年相比,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增长了6. 3倍,呈直线上升趋势,占有学位科技人员的比重由1988年的0. 5%上升到1995年的1.4%。
 
  硕士学位的科技人员也有较大幅度增长。1996年比1978年增长2倍。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农业科研单位从大学接收和自己培养了一批硕士学位的科技人员,充实农业科技队伍。从90年代后期,硕士生的增长速度减慢,1996年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1990年所占比重达到14. 6%,到1995年还下降了0. 3个百分点。
 
  学士学位的科技人员增长速度放慢,所占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要吸收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来充实农业科技队伍,在80年代后期,随着硕士和博士生的增加,其比重在逐年下降,由1988年的88%下降为1995年的84.3%
 
  2.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职务结构有了很大改善。到1996年,科技人员中,高、中、初级科技人员的比例为:1:1. 77:1. 56,和1987年的1:3. 14:4. 04相比,高级技术职务的比例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高级科技人员的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据1997年统计,中国农科学院副研以上高级科研人员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该院51岁以上的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占全院高级研究人员的62%,尤其是55岁以上的,占到高级研究人员的52%。若从正高级技术职务人员的年龄结构看,“人才断层”现象更为明显。55岁以上的正高级技术职务人员有214人,占正高级技术职务人员的79.3%。这部分人在今后5年内离退休,培养农业科技高级工作者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任务。
 
  4.科技人员的分布结构不尽平衡。在种植业中的各类科技人员普遍多于其它行业,出现了科技人员在各专业之间的分布不平衡。在全国农业科研系统的科研单位中,种植业领域博士生占整个农业科研系统博士生的81.4%,其它几个领域的博士生不足20%,硕士生占77.5%,大学生占67%,大专占64. 2%;而除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以外的其他专业所占比重较少,特别是博士、硕士毕业生所占其比重更少,分别为1. 1%和3.1%
 
  高学位的农业科技人员分布也不平衡。农业部部属科研单位高学位的科技人员比较多。1996年农业系统科研单位博士学位获得者351人,而农业部系统科研单位的博士生就达208位,占总数的6000,平均每61位职工就有一位博士。省市地属科研单位有博士143位,平均每696位职工才有一位博士。中国农科院平均每41位职工中有一位博士。
 
  二、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七五”“八五”期间,我国农业科研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一般性科技成果多而重大科技成果少、常规成果多而重大突破性成果少、单项成果多而集成配套性成果少的问题十分突出。
 
  纵观我国现代农业科研的发展,我们可得到以下经验:
 
  1.现代农业科研要求高水平的科技工作者和其它层次的力量进行有效的协作。中国农科院1985~1995年取得的1 163项成果表明,获国家级奖的成果平均参加人数18人,获省部级奖的成果平均参加人数13人,获地市级奖的成果平均参加人数仅8人。
 
  2.随着获奖级别增高,研究人员的学历呈增高趋势,但大学学历者仍是获奖群体中的主体。在获国家级奖成果中,研究生人数占6.7%,大学生占68. 6%,大专生占13.8%,其它(大专以下学历者)占9. 3%。在获省部级奖成果中,研究生人数占10.7%,大学生占66.4%,大专生占11. 4%,其它占11. 5 %。这一结构反映了较高的学历可以获取较高的科研成果等级。
  3.专业结构丰富,有利于知识集成和互补,往往能够快出成果、出大成果。在科学研究中,有成就的课题组或研究群体,他们在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结构层次上往往是互补的。如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方智远甘蓝育种课题组,先后取得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目前又在甘蓝核质不育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该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42. 1岁,高中初职称之比为3:2:1,主体专业占50%以上。
 
  总结我国长期以来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配置,我们则不难发现以下主要问题
 
  1.我国农业科技人员中收入水平确实很低,即使是一位接近退休的研究员,每月的收入还赶不上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非农业科研岗位上的大学生。由于收入不高,农业科研人员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加之,原有体制的约束和单位的负担过重,使一些科研骨干人员流失,严重影响农业科研的持续发展。
 
  2.人才成姆速度与发明创造年限错位。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出成果、出人才的最佳年龄段人员偏少。如中国农科院现有科技人员中,45-55岁的只占科技人员总数13. 44 %。
 
  3.专业结构单一与人才总量递增相矛盾。目前全国农业科研单位中70%以上是栽培、育种和兽医专业,随着编制精简,进人的控制,这将不利于农业专业学科结构的调整。
 
  3.科研育种工作重复。从中央农业科研单位到县市农科所,都安排了相当多的人员在从事新品种选育,而且形成了上下层次不分的低水平重复劳动,浪费了有限的人、财、物,又造成品种示范推广中的一些人为矛盾。
 
  三、农业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趋势和优化调整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队伍下正处于整体性结构转变期,这是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极为关键的时期,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先后在‘“七五”“八五”期间,开始退休,进入“九五”之后,离退休人员大量增加,2000年时,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基本退休完毕。与此同时,文革后进入大学、研究生学习的人员,到“九五”期间大多在40^50岁之间,随着“九五”的结束,我国将完成两代农业科技人员的整体性结构换班’,农业科技人员的主力军将由年轻人承担,这批人员经过了严格的基础和专业教育,同时具有新的农业知识结构和科研创新意识,又经过了“六五”“七五”“八五”10多年的科研实践,由这批人员主持农业科技工作,必将给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事业带来新的积极影响。
 
  为了积极促进和保证我国农业科技资源的战略调整,我们有必要完成以下任务。
 
  1.积极建立结构合理的农业科技队伍。这包括建立一支能够跟踪世界农业科技领先水平的专业与基础学科带头人队伍;建立一支与高新技术发展和科技创新体系相适应的,与现代企业相结合,能够推动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科技学术队伍;建立一支与国家区域经济开发和科技兴农战略实施相适应的,能够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信息传播的技术推广队伍。
 
  2.进一步改善学历结构。在学历层次上,硕士以上学历的研究人员国家级研究单位要求从目前占农业科技人员总数5%~18%,逐步提高到25%~35%。设在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产区的研究所,力争达到20% ~25%。省级农牧科研单位,应从现在的2%~11%逐步提高到20% ~25%。发达地区应达到30%左右。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应从现在的1%~5%逐步提高到10%~15%。发达地区应达到20%左右。
 
  3.完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的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应从目前占科技人员总数的25%~30%,逐步提高到32%~38%。少数基础学科研究所可以突破40%。高、中、初级职称人员比例,应该由目前的1:2:3逐步调整到1:2:2。省级农牧科研单位.应从现在的20%~28%逐步提高到30%~35%。地区级农业科研单位,应从目前的10%~20%逐步提高到20%~30%。发达地区应达到32%左右。
 
  4.改进专业结构。要彻底改变目前这种上下一样粗,从事种植业和畜牧兽医研究的人员占总人数80%以上的单一学科专业的现状。国家级的农业科研单位,其从事产前、产中和产后科技研究的人员比例,要逐步调整到3:4:3。省级农牧科研单位和地区级农业科研单位,应分别调整到2:6:2和1. 5:7:1. 5.
 
  5.加快跨世纪科研人才的培养,促进重点学科和重大领域的开拓。培养跨世纪人才培养,一是要结合国家和部门重点开放实验室建设;二是要结合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关键性重大技术创新等项目的实施;三是要结合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引进开发项目、重大科技兴农扶贫项目和农村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锻炼、培养和发现人才;四是使具有交叉优势和高新技术特点的学科中心与国家的重大项目相结合,使这些中心在新的机制下迅速形成较超前的科研优势和竞争机制。力争到2010年,最终形成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层次配套、素质优良的农业科研人才体系。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七部门联合出台十项金融举措
   近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吉林金融监管局、吉林证监局、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等7部门印发了《吉林省金融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从扩大全产业链信贷投放、丰富专属信贷产品、定制差异化信贷服务等方面制定10项举措,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强化人参产业发展金融保障,支持人参产业

0评论2025-03-250

林下生“金蛋” 产业展新翅 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探索乡村振兴“双链”模式
  在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的百亩林地里,一群披着乌黑锦缎的五黑鸡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生态故事。  实践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乡村最珍贵的资源往往藏在习以为常处。宁河区东棘坨镇党委副书记张洪雷表示,从林下养鸡到产业造血,当创新思维照进传统农业,闲置林地变成立体农场,农产品升级为文化符号,老农业区

0评论2025-03-250

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助力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乔雪峰)今年春节,刚刚实现四线贯通不到一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迎来春运首秀四线共发送旅客274.18万人次,在广东省自主运营的城际线路中旅客发送量占比超85%。数据显示,2024年,贯通后的四条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达1818.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

0评论2025-03-250

市场监管总局上线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郝帅)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3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以下简称统一平台),助力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开展信用修复,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统一平台实现了统一入口、异地修复,向经营主体提供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

0评论2025-03-250

吴仁彪:发展“低空经济”,一哄而上要不得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申佳平)低空振翅,不能只靠一股脑的猛劲儿,一哄而上要不得。近日,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低空经济发展中,必须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去年低空经济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项目建设加速落地。2025年,全国30个

0评论2025-03-250

财政部: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公布2025年1至2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全国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11%。

0评论2025-03-250

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
原标题: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科技日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张梦然)韩国首尔大学工学院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这项创新技术模仿了生物活细胞的特性,如转化、分离、融合以及捕获异物的能力。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传统基于固体的机器人在模拟活细

0评论2025-03-250

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
原标题: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科学家联合研发出一项开创性的3D打印技术,成功创建出迄今最小的人体微血管。这一进展有望为科学家提供一种全新的药物测试方法,从而终结使用动物进行药物测试的历史。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德国应用化学

0评论2024-12-030

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
科技托举果盘子系列报道之三原标题: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在现代水果生产链条中,除了栽培种植,水果的分选、储存与运输同样是确保其品质的关键环节。随着科技进步,精准分选、长期贮藏以及保鲜运输等技术不断提升人们的水果消费体验,保证水果从枝头到舌头品质不变。物美价廉、新鲜可口的水果正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从田间地

0评论2024-1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