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如何化堵为疏 获得病死畜禽的残存价值?

2015-03-04 21:190
  鸡网资讯  病死猪漂在河流上,养殖户心疼;病死猪流入市场,消费者心惊。解决“病死畜禽”的安全症结,除了严防死守,警钟长鸣。更要紧的是,给病死猪找一个合理的去处,才能化堵为疏,变废为宝。生物降解等技术为病死畜禽的处理找到了新的出口,请看本报记者从四川、江苏等生猪养殖大省发回的报道。
  养殖户每头病死猪最高可获700元赔付
  采用高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技术,经过数小时的流水线封闭作业,病死猪彻底被分解为油脂和肉骨粉,不仅没有了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隐患,而且还可以作为工业用油和生物有机肥创造新的价值。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作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处置公司逐渐出现,为病死猪处置找到了新的出口。
  2014年10月,四川省成都市印发《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由各区(市)县政府农牧部门与无害化处理厂签订协议,确保全市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工厂化的病死猪集中处理模式是否被养殖户接受?养殖业主、无害化处理公司、保险公司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四角关系?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病死猪也有残存价值
  成都科龙动物无害化处置公司位于邛崃市水口镇钟山村,现在每天有上百头病死猪运往这里,这些病死猪大部分来自成都二、三圈层区(市、县)的养殖场(户、小区)。
  科龙公司总经理杨学军介绍,公司采用高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技术,在经过数小时的流水线封闭作业后,得到油脂和肉骨粉,可分别作为工业用油和生物有机肥。目前,除科龙公司外,成都市还有位于崇州市的“永新”和“德新”两家动物无害化处置公司,也采用高温化制工艺来进行无害化处置。
  无害化处理业务的推出受到了规模养殖业主的欢迎。位于邛崃水口镇李桅村的成都茂源养殖场是科龙公司的老客户,该养殖场目前存栏种猪约800头,商品猪约1.6万头。养殖场负责人刘河靖介绍,每年养殖场约有40多吨病死猪交由科龙公司处理。
  在没与科龙公司合作前,和大多数养殖场一样,茂源养殖场主要采取深埋方式处理病死猪。“现在挖坑的人工成本比公司的处理费还高,而且因为深埋地点不好找,很多时候只能埋在场里,日积月累,隐患很大。”刘河靖说。
  由于比深埋、焚烧、发酵等传统的无害化处理方式更环保,并有效利用了病死猪的残存价值,以科龙公司为代表的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置模式在成都市得到大范围推广。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1月~2014年9月成都市开展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约生产有机肥近2000吨,工业油脂500多吨,总价值已达360多万元。
  散养户也能享受补贴政策
  在企业积极开拓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市场的同时,成都市政府也注意到这一领域的新变化,开始了全市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试点工作。
  2014年3月,四川省人大颁布的《实施方案》,将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集中处理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并明确政府应该从资金、土地等方面支持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建设和运行。而早在2013年底,成都市级财政就按“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达到规定的建设标准且验收合格的2个无害化处理厂,分别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并对2个无害化处理厂新采购的10台全封闭冷藏运输车,按5万元/车给予无害化处理厂一次性补贴。
  如何才能保证全市不留死角?“补贴政策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成都市农委兽医兽药处处长杨浩表示,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补贴,按8∶2的比例分别拨付给无害化处理厂和养殖业主,养殖业主不仅不用花一分钱,而且还额外得到16元。值得一提的是,除规模养殖业主外,散养户也享受同样的政策,而且还将病死牛、羊、小家禽、兔、鱼纳入集中无害化处理范围。
  无害化处理是保险理赔的前置条件
  虽然无害化处理不要一分钱,但怎么能保证养殖户不把病死猪卖给黑商贩减少损失呢?“没必要!”刘河靖表示,现在每头病死的育肥猪赔付最高达700元。而规模养殖户仅需要支付4.2元/头的保费,其余都由财政买单。
  除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作为保险理赔的前置条件,成都进一步推动建立了将养殖业主、无害化处理厂和保险公司3个利益相关体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彼此制约、彼此监督,同时又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和在此基础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通过派出驻无害处理公司官方兽医和无害化处理监督员行使监督和管理的职能的“3+1”四方联动的无害化处理长效运行和监管机制。
  记者在位于崇州的永新公司看到,收集来的病死猪由驻场官方兽医监督查验后,再处理。处理量和产品去向都要进行详细登记。据了解,成都市各区(市)县正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待遇”的原则,在驻场官方兽医之外,将探索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监督管理队伍,以提高处置和理赔效率。
  杨浩透露,成都正建立全市无害化处理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无害化处理信息化监控平台,实行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监控,实现从收集、运输、处理和产品流向全程可控、可追溯。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干部包镇包村包河段制度,实行每日一巡查,每日一报告,全天候进行无害化处理;启动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加快鸦鹊岭等4个无害化处理中心、8个万头猪场和150个村级无害化处理点建设。图为工作人员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仪器操作。
  给病死畜禽找个好出路
  畜禽养殖者的圈子里有句老话,“家财万贯,带毛不算。”可见畜禽养殖面临的巨大风险。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生猪最多的国家,即使按照生猪3%的正常死亡率,养殖基数大,散养比例高,生猪的死亡绝对数量就大。
  关键是,“死猪到哪里去了?”因为没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养殖户图省事,只好将病死猪往河里一扔了事。毕竟猪已经死了,再花钱搞深埋、焚烧,养殖户还要增加成本。还有更多的病死猪流入市场,去年年底,媒体曝光的江西高安病死猪流入市场事件让消费者得知,通过售卖病死猪肉,仅仅一家屠宰场就可以获得两千万元/年的销售收入。
  生猪得了病,最值得同情的是养殖户,可为了减少损失而将病死猪扔进河流或卖给猪贩子,任由带有安全隐患的猪肉危害环境或被端上餐桌,处于弱势的养殖者又成了公共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施害者。
  简单地“堵”不是办法,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无害化处理才能获得保险理赔……让养殖者通过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减少损失,让参与无害化处理的企业在生产中尝到甜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建立,引导着病死畜禽的管理实现了从“以堵为主”到“堵疏结合”的转变。
  实际上,四川、江苏等地开展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实践,不仅是确保餐桌安全的法治约束,更是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温生物降解、把病死畜禽转化为生物有机肥和工业用油,各种围绕病死畜禽处理利用的科研和市场行为,让病死畜禽变废为宝。给病死畜禽找到“好出路”的无害化处理,不仅盘活了畜牧产业发展的局面,更扎紧了保障“舌尖安全”和生态文明的制度机制,既是商业机遇,更是公共卫生和生态福利,可谓一举多得,利国利民利企。
  从病死畜禽的处理机制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许多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需要严格的监管,更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如此,农业生产的“减肥减药”机制的建立亦是如此。用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就会从源头上得以消弭。
  病死猪变身工业柴油和生物肥料——江苏省废弃畜禽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侧记
  2015年1月22日,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从北京刚参加完“减肥减药”专家组会议,便赶大早去苏北沭阳基地,陪同农业部领导来考察他们最新技术成果的落地应用情况。作为中国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沈其荣教授为农业的“减肥”增效,大力发展生物有机肥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2014年底病死猪流向老百姓餐桌事件再次被曝,能否吃到放心的猪肉又成为消费者饭桌上的焦点。江苏省明确提出四条要求,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做到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与定点收集、集中处理运行新机制的宣传发动相结合;二是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工作中做到规模养殖场与散养农户相结合,规范开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三是推进畜禽养殖保险、完善病死畜禽保险理赔与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联动工作相结合;四是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与严厉打击收购、贩运、加工病死动物的违法行为相结合。
  倘若能为病死畜禽找到产生效益的出口,就会更好地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深埋和焚烧处理病死猪不仅导致水土及大气环境污染,还造成生物资源的极大浪费。”沈其荣认为。“一头100公斤的猪,除了70公斤水以外,剩下的30公斤都是好东西,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矿物质,把这些生物资源变成高附加值的生物柴油和氨基酸肥料,是一件利国利民之事。”
  传统上老百姓不喜欢施用有机肥的主要原因有机肥见效慢,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的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应该将这些废弃物转变成能够提供当季作物养分需求、促进根系生长、抑制土壤酸化、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全元生物有机肥,让广大农民像使用化肥那样省事和有效。
  沈其荣教授发明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艺,每100公斤新鲜废弃畜禽能生产出12~15公斤的氨基酸、12~15公斤的脂肪以及3公斤左右的矿物质,处理过程没有一滴废水、废弃、废物排出,真正实现了零污染处理。所获得的氨基酸原料,能为生物有机肥二次固体发酵中提供必需的氨基酸原料,从而显著降低生物有机肥生产成本,“不仅仅立足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更加关注后续资源化利用,才是形成长久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之法。”沈其荣说。
  1吨废弃畜禽的运输成本在200元,水解成1吨液体氨基酸,需要的浓硫酸成本为200元,再加上水电蒸汽成本100元,及人工成本100元,合计为600元左右,1吨水解的氨基酸可用于生产5吨生物有机肥中的氨基酸添加料,其每吨生物有机肥中的氨基酸成本为120元,而过去用于生产生物有机肥中的氨基酸(饼粕类蛋白)成本为450元/吨,节省330元;如将氨基酸水解液制成氨基酸微肥价值更高。
  江苏省沭阳县是个养殖大县,每年产生约8万头左右的废弃畜禽,目前已经建立了废弃畜禽零污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工艺生产线,记者到达时,看到了老百姓排队运送废弃畜禽至处理点。沈其荣教授发明的这一技术工艺成果已经在这里落地推广应用,不管有多少废弃畜禽运来,这一工艺将做到当天到,当天处理完毕,同时为生物有机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氨基酸肥料。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七部门联合出台十项金融举措
   近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吉林金融监管局、吉林证监局、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等7部门印发了《吉林省金融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从扩大全产业链信贷投放、丰富专属信贷产品、定制差异化信贷服务等方面制定10项举措,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强化人参产业发展金融保障,支持人参产业

0评论2025-03-250

林下生“金蛋” 产业展新翅 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探索乡村振兴“双链”模式
  在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的百亩林地里,一群披着乌黑锦缎的五黑鸡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生态故事。  实践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乡村最珍贵的资源往往藏在习以为常处。宁河区东棘坨镇党委副书记张洪雷表示,从林下养鸡到产业造血,当创新思维照进传统农业,闲置林地变成立体农场,农产品升级为文化符号,老农业区

0评论2025-03-250

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助力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乔雪峰)今年春节,刚刚实现四线贯通不到一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迎来春运首秀四线共发送旅客274.18万人次,在广东省自主运营的城际线路中旅客发送量占比超85%。数据显示,2024年,贯通后的四条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达1818.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

0评论2025-03-250

市场监管总局上线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郝帅)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3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以下简称统一平台),助力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开展信用修复,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统一平台实现了统一入口、异地修复,向经营主体提供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

0评论2025-03-250

吴仁彪:发展“低空经济”,一哄而上要不得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申佳平)低空振翅,不能只靠一股脑的猛劲儿,一哄而上要不得。近日,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低空经济发展中,必须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去年低空经济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项目建设加速落地。2025年,全国30个

0评论2025-03-250

财政部: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公布2025年1至2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全国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11%。

0评论2025-03-250

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
原标题: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科技日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张梦然)韩国首尔大学工学院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这项创新技术模仿了生物活细胞的特性,如转化、分离、融合以及捕获异物的能力。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传统基于固体的机器人在模拟活细

0评论2025-03-250

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
原标题: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科学家联合研发出一项开创性的3D打印技术,成功创建出迄今最小的人体微血管。这一进展有望为科学家提供一种全新的药物测试方法,从而终结使用动物进行药物测试的历史。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德国应用化学

0评论2024-12-030

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
科技托举果盘子系列报道之三原标题: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在现代水果生产链条中,除了栽培种植,水果的分选、储存与运输同样是确保其品质的关键环节。随着科技进步,精准分选、长期贮藏以及保鲜运输等技术不断提升人们的水果消费体验,保证水果从枝头到舌头品质不变。物美价廉、新鲜可口的水果正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从田间地

0评论2024-1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