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技术将改变国际家禽行业的经营方式。唯一的问题是变化需要多久才能到来。
在最近的全球历史进程中,历时已久的经营模式的颠覆是一个明确的趋势。和国际农业的其他方面一样,家禽行业可能就是下一个被颠覆性的技术和企业家撼动的领域。
在今年举行的国际畜牧生产与加工博览会(IPPE)上,奥特奇的首席创新官,企业大客户副总裁AidanConnolly分析了在不远的未来塑造家禽行业的九大技术力量。Connolly提醒家禽行业的领导不要忽略技术创新,以免自身只能在外围“兴叹”。
他说,家禽产业的最大缺陷是缺少数据的采集和使用。如果农户和加工商有更多获取诸如饲料消费量或个体禽只体重等信息的渠道,所获得的数据就能在改善生产效率的过程中派上很大用场。这将在应对养活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的挑战中变得极为重要。
这九大技术力量分别是:
3D打印:3D打印的成本正在下降,其可用性在上升,因此,该技术可能很快应用于农场以及家庭。
在农场上,3D打印可以通过替换诸如鸡爪等的附肢来延长珍贵种禽的生命,从而帮助降低生产损失,拯救珍贵的动物。对于家庭而言,可以制作简单食品的3D打印机价格正在变得越来越合理。
机器人:在农场和加工领域,机器人的应用将会增加。一家名为章鱼机器人(OctopusRobots)的法国公司已经在生产和销售用于禽舍的机器人了。机器人可以降低生物安全的风险——它们不会离开农场,因此不会从其他地方将疾病带入禽舍;机器人对禽舍内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有更高的抵御能力;机器人可以去做人们不愿意或不能去做的工作。
随着机器视觉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变得愈加复杂,更多的机器人在加工领域的应用正在涌现。不久,机器人将甚至可以应用到供应链,可以储存和销售食品以及把食品递送给消费者。
无人机:在家禽行业中,无人机可以用来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其工作的方式是人类做不到的。
无人机最大的潜力或许存在于有机和散养家禽养殖,因为无人机可以用来看护禽群,吓走掠食动物以及在需要的时候把鸡只赶入鸡舍。
感应器:感应器潜在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感应器可能是在家禽产业中得以广泛应用的第一项颠覆性技术。
感应器潜在的用途包括监测体温和禽只的应激水平。观察这些指标可以促进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水平的提高。
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迅猛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引起重点关注,也吸引了主要企业的投资。
在家禽行业中,这项技术可以机器视觉的形式用以观察禽舍或提高机械化肉类加工的水平。
人工智能算法已经变得足够复杂,机器视觉技术可以精确地跟踪记录同一个禽舍中最多5万只家禽的个体体重。
增强现实(AR):人类的眼睛能够看到的范围有限,而增强现实(AR)可以让养殖户有机会看到禽舍中禽只可见的完整光谱。
另外,AR技术可以帮助养殖户将感应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越来越多面向消费者、提高透明度以及增加消费者与上架产品互动体验的AR技术应用已经投放到了市场上。
虚拟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应用于为日渐同农业疏远的消费者展示农场的实地条件。在英国,麦当劳正在应用VR头盔向消费者展示向麦当劳供应食品的农场是什么样子。
区块链:区块链可能是农业领域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了。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有望解决农业最大的问题之一。
区块链技术可以同时向在供应链和食品商店工作的人展示禽只的来源、喂养方式和加工方式。在账务明细方面,区块链可以为所有的交易制定一份虚拟发票,创制一个虚拟的分类帐目供各方实时查看。
沃尔玛目前已经在中国应用了区块链技术,并将这一技术带回了美国。预计区块链将成为食品行业未来重要的一部分,其所产生的变化也将很快到来。
物联网(IOT):以上所述的这些发展的根基正是物联网(IOT)。物联网是日常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因特网连接特性的扩散所形成的日渐增大的连接网络。
通过使用感应器和其他采集和分享数据的途径,物联网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方面极富潜力。物联网可以让农户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七部门联合出台十项金融举措
近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吉林金融监管局、吉林证监局、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等7部门印发了《吉林省金融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从扩大全产业链信贷投放、丰富专属信贷产品、定制差异化信贷服务等方面制定10项举措,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强化人参产业发展金融保障,支持人参产业
0评论2025-03-250
林下生“金蛋” 产业展新翅 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探索乡村振兴“双链”模式
在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的百亩林地里,一群披着乌黑锦缎的五黑鸡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生态故事。 实践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乡村最珍贵的资源往往藏在习以为常处。宁河区东棘坨镇党委副书记张洪雷表示,从林下养鸡到产业造血,当创新思维照进传统农业,闲置林地变成立体农场,农产品升级为文化符号,老农业区
0评论2025-03-250
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助力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乔雪峰)今年春节,刚刚实现四线贯通不到一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迎来春运首秀四线共发送旅客274.18万人次,在广东省自主运营的城际线路中旅客发送量占比超85%。数据显示,2024年,贯通后的四条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达1818.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
0评论2025-03-250
市场监管总局上线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郝帅)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3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以下简称统一平台),助力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开展信用修复,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统一平台实现了统一入口、异地修复,向经营主体提供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
0评论2025-03-250
吴仁彪:发展“低空经济”,一哄而上要不得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申佳平)低空振翅,不能只靠一股脑的猛劲儿,一哄而上要不得。近日,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低空经济发展中,必须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去年低空经济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项目建设加速落地。2025年,全国30个
0评论2025-03-250
财政部: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公布2025年1至2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全国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11%。
0评论2025-03-250
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
原标题: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科技日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张梦然)韩国首尔大学工学院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这项创新技术模仿了生物活细胞的特性,如转化、分离、融合以及捕获异物的能力。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传统基于固体的机器人在模拟活细
0评论2025-03-250
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
原标题: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科学家联合研发出一项开创性的3D打印技术,成功创建出迄今最小的人体微血管。这一进展有望为科学家提供一种全新的药物测试方法,从而终结使用动物进行药物测试的历史。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德国应用化学
0评论2024-12-030
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
科技托举果盘子系列报道之三原标题: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在现代水果生产链条中,除了栽培种植,水果的分选、储存与运输同样是确保其品质的关键环节。随着科技进步,精准分选、长期贮藏以及保鲜运输等技术不断提升人们的水果消费体验,保证水果从枝头到舌头品质不变。物美价廉、新鲜可口的水果正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从田间地
0评论2024-1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