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李景辉:揭开白羽肉鸡快速成长的秘密

2018-08-03 11:400

7月29日,正值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支持,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的"营养餐桌科普论坛'正本清源——走近营养明星白羽肉鸡'"活动在京举办。

白羽肉鸡是国际公认的健康美食,也是我国主要的消费肉类之一。但也有一些不同声音,流传着一些关于白羽肉鸡的谣言。事实上,白羽肉鸡除了营养丰富外,相比其他肉类,白羽肉鸡产业是中国畜禽养殖中规模化、溯源化、信息化养殖程度最高的产业,其具有环保、节能、低碳等特点。

论坛期间,多位专家详细解读白羽肉鸡,让消费者了解真相。

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揭开白羽肉鸡快速成长的秘密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在营养餐桌科普论坛·产业论坛上致辞并表示,目前白羽鸡肉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肉类,中国白羽肉鸡发展的时间虽然只有30年左右,但是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消费肉类。

李景辉重点解读了白羽肉鸡快速生长的三个秘密。

第一个秘密是传承发扬了"快大"基因。基因决定了一个物种生产的现状,在谈到白羽肉鸡的育种时,李景辉表示,100多年前的英国、美国开始出现鸡在育种方面的分化,将蛋鸡和肉鸡的优秀基因分别固定下来,逐代培育,于是蛋下得越来越多和肉长得越来越快。

"一只鸡长到2.5公斤,现在需要40~45天,是现在比较经济的体重,屠宰以后鸡腿、鸡翅、鸡胸大小都和餐饮匹配,在上世纪80年代需要70天,70年代则需要80天。"李景辉介绍道。基因筛选除了要考虑长得快以外,还要考虑省饲料、有营养、抗病能力强等经济指标,目前中国白羽肉鸡的料肉比最高达1.38比1,超过澳大利亚、新西兰;在营养与味道方面,要满足人类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有营养的基本需求;在目前经济动物猪、黄鸡、白羽肉鸡中,白羽肉鸡出栏时存活率高于95%,是畜牧业中最高的,这也是育种筛选的一个目标。

随着白羽肉鸡出栏天数的逐步减少,出现了"速生鸡"的说法。对此,李景辉认为,这和白羽肉鸡行业的"不宣传"有着巨大关系。比如,一年一只鸡可产下300个以上鸡蛋,而老概念的母鸡一年下80个鸡蛋;现在奶牛一天挤30多公斤牛奶,奶牛一个母乳期要挤8~10吨的牛奶;现在苹果、梨和桃都是当年栽树当年结果,以前却是三年栽桃、四年栽李子、五年栽苹果;现代育种使粮食产量翻了五倍甚至到十倍。包括水稻在内,实际上现代所有的育种技术都是和以前完全颠覆了。

第二个秘密是有针对性的三道营养套餐。李景辉认为,白羽肉鸡的主要食物是豆粕玉米。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40%以上,玉米也要达到人类的食品等级。另外,还要给白羽肉鸡补充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人类需要通过吃肉来获取动物蛋白中的氨基酸,由于不能让鸡吃肉,则在鸡的饲料中添加氨基酸以满足鸡的生长需求。工作人员还严格按鸡的生理发育制定了三道营养餐:第一道营养餐是成长阶段,要保证器官发育,提高细胞完整性,形成免疫抗体;第二道营养餐是途中跑阶段,为长骨骼和肌肉打下基础;第三道营养餐是冲刺阶段,侧重能量的提高,注重长肉。

第三个秘密是优良的鸡舍和安全的防疫体系。李景辉介绍道:"通过对选址、温度、湿度和空气的良好管理,来构建优良的鸡舍和安全的防疫体系。"现代的优质鸡舍,冬暖夏凉,与外面空气相隔绝,屋顶和屋面的装修材料完全和人类建筑一致。现代鸡舍在选址上要远离人类生产区域,降低外来传染的可能性。现代鸡舍的温度都是恒定的,比人类的温度要求还要严格。白羽肉鸡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适合的温度,从出生需要33℃的环境均匀降到出栏时的22℃,在整个养殖周期都要符合不同生长期的温度要求。最后,还要保证空气优良,很多只鸡都是住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要呼吸,所以内部的空气质量非常关键,除了保证鸡舍恒温之外,利用通风和净化系统确保白羽肉鸡每时每刻都能享受到优良的空气。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七部门联合出台十项金融举措
   近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吉林金融监管局、吉林证监局、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等7部门印发了《吉林省金融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从扩大全产业链信贷投放、丰富专属信贷产品、定制差异化信贷服务等方面制定10项举措,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强化人参产业发展金融保障,支持人参产业

0评论2025-03-250

林下生“金蛋” 产业展新翅 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探索乡村振兴“双链”模式
  在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的百亩林地里,一群披着乌黑锦缎的五黑鸡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生态故事。  实践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乡村最珍贵的资源往往藏在习以为常处。宁河区东棘坨镇党委副书记张洪雷表示,从林下养鸡到产业造血,当创新思维照进传统农业,闲置林地变成立体农场,农产品升级为文化符号,老农业区

0评论2025-03-250

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助力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乔雪峰)今年春节,刚刚实现四线贯通不到一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迎来春运首秀四线共发送旅客274.18万人次,在广东省自主运营的城际线路中旅客发送量占比超85%。数据显示,2024年,贯通后的四条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达1818.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

0评论2025-03-250

市场监管总局上线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郝帅)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3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以下简称统一平台),助力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开展信用修复,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统一平台实现了统一入口、异地修复,向经营主体提供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

0评论2025-03-250

吴仁彪:发展“低空经济”,一哄而上要不得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申佳平)低空振翅,不能只靠一股脑的猛劲儿,一哄而上要不得。近日,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低空经济发展中,必须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去年低空经济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项目建设加速落地。2025年,全国30个

0评论2025-03-250

财政部: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公布2025年1至2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全国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11%。

0评论2025-03-250

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
原标题: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科技日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张梦然)韩国首尔大学工学院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这项创新技术模仿了生物活细胞的特性,如转化、分离、融合以及捕获异物的能力。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传统基于固体的机器人在模拟活细

0评论2025-03-250

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
原标题: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科学家联合研发出一项开创性的3D打印技术,成功创建出迄今最小的人体微血管。这一进展有望为科学家提供一种全新的药物测试方法,从而终结使用动物进行药物测试的历史。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德国应用化学

0评论2024-12-030

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
科技托举果盘子系列报道之三原标题: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在现代水果生产链条中,除了栽培种植,水果的分选、储存与运输同样是确保其品质的关键环节。随着科技进步,精准分选、长期贮藏以及保鲜运输等技术不断提升人们的水果消费体验,保证水果从枝头到舌头品质不变。物美价廉、新鲜可口的水果正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从田间地

0评论2024-1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