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家禽用药的禁忌

2012-09-07 08:590

  家禽用药的禁忌主要有十个方面 ,现简单介绍如下:

          1、忌不明药性乱配伍。有许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不能混用,特别是配伍后药性(毒性)加剧的药品更应注意。如敌百虫与碱性药物混用,生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对家禽是剧毒药品。

    2、忌饲料添加剂加了药物又重复使用。有的厂家生产的畜禽全价饲料为了防病,添加了如喹乙醇、优素精等含药物的饲料添加剂,用户不知,在防治疾病时又重复使用上述药品,导致剂量超标而发生中毒。

    3、忌某些原料。硫可加重胺类药物在血液中的毒性,故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少用或停喂富含硫的饲料,棉籽饼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利用,在防治维生素A缺乏时应停喂,施用补铁剂时应减少或暂停喂抵抗的钙质饲料等。

    4、随意加大剂量。任何药品只有在合适的剂量范围内,才能有效地防治疾病。剂量过小,不能防病治病,剂量过大则会发生中毒。因此,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不能将治疗剂量作为预防剂量长期使用,不能将拌料浓度作为饮水浓度,否则易引起中毒。较常见的加大一倍以上的剂量就会引起中毒的药物有喹乙醇、痢特灵、克球粉等,在使用时要倍加谨慎。    

    5、忌服药时间过长。许多药有蓄积作用,不能长期使用某一药物。

     6、忌用药方法不对。使用某些药物时须用特殊的方法才能发挥特定的作用,用药方法不当,则会造成中毒。福尔马林一般采用熏蒸清毒才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如带鸡熏蒸消毒浓度过大,时间过长或直接饮用则会中毒。痢特灵难溶于水,如采用饮水给药防治疾病,在水的底部沉积较多未溶解的药物,禽饮用后易发生中毒。
  
           7、忌称量不准和比例不对。有的养禽户用药时不准确称量,只是估计用药,往往用量偏多,造成中毒。最常见用药比例之一的ppm是百万分之一,最易搞错。如喹乙的混料防病剂量为30 ppm ,即每1000千克饲料中添加喹乙醇30克。曾有个鸡场就发生过该比例误投为10倍引起死鸡数千只的教训。
  
           8、忌搅拌不匀。在添加小剂量,安全范围小的药品时,必须少量分级充分搅拌,绝对不能一次将少量药品直接倒入大量饲料中。
  
           9、忌用药不看对象。某些药物对不同的禽种其敏感性是不同的,不能不分对象、用途,一律用同一药品、同一剂量,如敌百虫对禽较敏感应慎用,喹乙醇对鸭鹅比鸡敏感,使用时更要谨慎,产蛋禽、种禽不宜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否则影响产蛋率和孵化率。

    10、忌不了解药名重复用药。有的药品化学名称和商品名称不一致,生产厂家不标明或同药品不同生产厂家的商品名不同,用户不了解,防治疾病时重复使用了用药不同名的药品,剂量超过而发生中毒。如灭败灵的主要成分是喹乙醇,曾发生过使用喹乙醇原粉拌料预防禽出败,再使用灭败灵而发生中毒。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七部门联合出台十项金融举措
   近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吉林金融监管局、吉林证监局、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等7部门印发了《吉林省金融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从扩大全产业链信贷投放、丰富专属信贷产品、定制差异化信贷服务等方面制定10项举措,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强化人参产业发展金融保障,支持人参产业

0评论2025-03-250

林下生“金蛋” 产业展新翅 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探索乡村振兴“双链”模式
  在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的百亩林地里,一群披着乌黑锦缎的五黑鸡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生态故事。  实践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乡村最珍贵的资源往往藏在习以为常处。宁河区东棘坨镇党委副书记张洪雷表示,从林下养鸡到产业造血,当创新思维照进传统农业,闲置林地变成立体农场,农产品升级为文化符号,老农业区

0评论2025-03-250

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助力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乔雪峰)今年春节,刚刚实现四线贯通不到一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迎来春运首秀四线共发送旅客274.18万人次,在广东省自主运营的城际线路中旅客发送量占比超85%。数据显示,2024年,贯通后的四条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达1818.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

0评论2025-03-250

市场监管总局上线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郝帅)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3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以下简称统一平台),助力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开展信用修复,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统一平台实现了统一入口、异地修复,向经营主体提供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

0评论2025-03-250

吴仁彪:发展“低空经济”,一哄而上要不得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申佳平)低空振翅,不能只靠一股脑的猛劲儿,一哄而上要不得。近日,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低空经济发展中,必须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去年低空经济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项目建设加速落地。2025年,全国30个

0评论2025-03-250

财政部: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公布2025年1至2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全国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11%。

0评论2025-03-250

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
原标题: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科技日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张梦然)韩国首尔大学工学院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这项创新技术模仿了生物活细胞的特性,如转化、分离、融合以及捕获异物的能力。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传统基于固体的机器人在模拟活细

0评论2025-03-250

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
原标题: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科学家联合研发出一项开创性的3D打印技术,成功创建出迄今最小的人体微血管。这一进展有望为科学家提供一种全新的药物测试方法,从而终结使用动物进行药物测试的历史。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德国应用化学

0评论2024-12-030

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
科技托举果盘子系列报道之三原标题: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在现代水果生产链条中,除了栽培种植,水果的分选、储存与运输同样是确保其品质的关键环节。随着科技进步,精准分选、长期贮藏以及保鲜运输等技术不断提升人们的水果消费体验,保证水果从枝头到舌头品质不变。物美价廉、新鲜可口的水果正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从田间地

0评论2024-1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