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季节对蛋鸡的应激很大,必须采取措施降低高温对鸡的热应激。
1、调整日粮营养水平 高温会造成鸡的采食减少,摄入营养不足,应采取措施刺激多采食,还要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以弥补营养不足。①提高日粮能量。可以在日粮中加2%左右的植物油脂。②提高蛋白质或氨基酸水平。因采食量降低10%~15%,日粮蛋白质摄入减少,蛋重降低,产蛋减少,所以要补充蛋白质,保持日粮平衡。适当添加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和赖氨酸。③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供给。可以采用强效速补磷酸氢钙、优质骨粉或钙粒等。
2、保证舍内空气新鲜 高温时,鸡主要靠呼吸散热,加上由于粪便稀,湿度大;鸡舍内显得潮湿闷热,对蛋鸡非常不利。应加大通风量,必要时在每日清粪后向粪池内撒些石灰,减少高湿影响,以确保舍内空气新鲜、凉爽。
3、调整饲喂方法 每天应在早晚凉爽时多给料,勤给料,刺激鸡的食欲,让其多采食,但要注意避免料槽积存湿料,以免发霉变质。
4、供足清洁、清凉饮水 炎热时供足清洁、清凉饮水可以吸收鸡只体内一部分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目的,所以应保持水槽中有新鲜清凉饮水。(要注意:因为进行紧急防疫时饮水免疫接种前要断水,会给鸡增加新的应激,所以也可采取喷雾免疫方法。)
5、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夏季可适当延长早晚给光时间,以增加蛋鸡采食,但不能超过17个小时。
6、补充抗热应激营养素和电解质高温会造成鸡体内钠、钾、碳酸根等离子排出,引起电解质失衡,需补充碳酸氢钠、氯化钾、氯化铵,还应添加碳酸锌。
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七部门联合出台十项金融举措
近日,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吉林金融监管局、吉林证监局、省委金融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信厅等7部门印发了《吉林省金融支持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从扩大全产业链信贷投放、丰富专属信贷产品、定制差异化信贷服务等方面制定10项举措,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强化人参产业发展金融保障,支持人参产业
0评论2025-03-250
林下生“金蛋” 产业展新翅 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探索乡村振兴“双链”模式
在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大顷甸村的百亩林地里,一群披着乌黑锦缎的五黑鸡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生态故事。 实践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乡村最珍贵的资源往往藏在习以为常处。宁河区东棘坨镇党委副书记张洪雷表示,从林下养鸡到产业造血,当创新思维照进传统农业,闲置林地变成立体农场,农产品升级为文化符号,老农业区
0评论2025-03-250

- 成都“春糖”:潮饮生活季举行
0评论2025-03-25
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助力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乔雪峰)今年春节,刚刚实现四线贯通不到一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南环、佛莞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等四条城际铁路迎来春运首秀四线共发送旅客274.18万人次,在广东省自主运营的城际线路中旅客发送量占比超85%。数据显示,2024年,贯通后的四条城际铁路共发送旅客达1818.7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
0评论2025-03-250
市场监管总局上线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郝帅)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3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上线运行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以下简称统一平台),助力经营主体高效便捷开展信用修复,全面支撑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统一平台实现了统一入口、异地修复,向经营主体提供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
0评论2025-03-250
吴仁彪:发展“低空经济”,一哄而上要不得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申佳平)低空振翅,不能只靠一股脑的猛劲儿,一哄而上要不得。近日,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一轮低空经济发展中,必须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去年低空经济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项目建设加速落地。2025年,全国30个
0评论2025-03-250
财政部: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王震)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公布2025年1至2月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4%。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856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全国税收收入36349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7507亿元,同比增长11%。
0评论2025-03-250
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
原标题: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问世科技日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张梦然)韩国首尔大学工学院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液体的下一代软体机器人。这项创新技术模仿了生物活细胞的特性,如转化、分离、融合以及捕获异物的能力。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传统基于固体的机器人在模拟活细
0评论2025-03-250
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
原标题:3D打印创建出迄今最小人体微血管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刘霞)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科学家联合研发出一项开创性的3D打印技术,成功创建出迄今最小的人体微血管。这一进展有望为科学家提供一种全新的药物测试方法,从而终结使用动物进行药物测试的历史。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德国应用化学
0评论2024-12-030
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
科技托举果盘子系列报道之三原标题:让水果从枝头保鲜到舌头在现代水果生产链条中,除了栽培种植,水果的分选、储存与运输同样是确保其品质的关键环节。随着科技进步,精准分选、长期贮藏以及保鲜运输等技术不断提升人们的水果消费体验,保证水果从枝头到舌头品质不变。物美价廉、新鲜可口的水果正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从田间地
0评论2024-11-280